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93%,比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引发益阳科协干群热议。
有干群认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确立崇尚创新的价值取向。要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主动性,形成勇于创新、善于探究的良好风气,在“大科学观”下实施“大科普战略”,使科学素质建设更好担当起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
有干群认为,公民科学素质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作为高度分工的社会,虽然需要公众具有一定程度普遍意义上的科学素质,但具体需要怎样的科学素质则主要取决于其所在的群体。培养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也不是让大家都去投身科研,而是要让大家形成“像科学家一样看问题”的思维,形成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采取行动,为创新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有效贡献。
有干群认为,发展公民科学,加强科学实践,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在公民科学理念下,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的重点是构建有利于科学素质产生的情境,创造机会让公民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参与科学实践,而非向他们直接传授科学知识。让公民科学素质在人与人的密切互动中、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能持续不断产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