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少年 > 工作新闻
摸水草、识蟹苗,当生态文明‘行动派’!科普夏令营走进大通湖
时间:2025-08-20 15:37 来源:市科技馆 作者: 郭亮红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8月“生态文明‘行动派’”主题,8月19日,由益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益阳市科技馆、湖南百芊集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探湖·知理·行远 益阳市科技馆首届科普夏令营研学活动”在大通湖区开启。科普导师带领一群充满好奇与活力的学员走进生态优美、物产丰饶的大通湖区,展开一场精彩的科普探索之旅。

活动在有序的签到与装备领取中拉开帷幕。前往大通湖区途中,导师将沿途地理变迁与人文故事娓娓道来,通过互动问答激发学员们对这趟生态探索之旅的无限想象。

简短而热烈的开营仪式后,学员们首先走进大通湖区大闸蟹科普馆(阡陌沁园)。大通湖区作为“中国河蟹之乡”,与上海海洋大学团队深度合作,以“水草+螺+蟹”生态模式与产业科普基地双轮驱动,实现了从“生态绝境”到“品牌标杆”的跨越。在这里,大闸蟹的生命历程与养殖文化通过精致模型和丰富图文生动展现,这座集科普与趣味于一体的场馆,让每一位学员在沉浸中读懂大通湖区大闸蟹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随后,大家探访了大通湖区水生植物园。该园整体规划面积为8017亩,现有睡莲、湘莲、常绿苦草、穗花狐尾藻、水生美人蕉、金鱼藻、铜钱草等100多种水生植物品种。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汇聚了各类沉水、浮水与挺水植物,构成了繁茂的“水下森林”。在导师的引导下,学员们理解了水生植物如何为大闸蟹营造优质栖息环境,也深切感受到大通湖区生态治理与保护的扎实成效。

午后,研学团队走进大通湖畔的百芊集养殖基地。无人机巡塘投饲、智能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应用场景让学员们惊叹不已。大通湖区不仅自然禀赋优异,更以科技赋能农业,展现智慧养殖的先进水平,为学员们打开了产旅融合与现代农业的崭新视野。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大通湖观景台。凭栏远望,湖天一色,烟波浩渺,学员们在这里分享一日所获、所感、所悟。从蟹趣到生态,从科技到责任,大通湖的生态之美、物产之丰和人文之韵深深印入每个人心中。结营仪式在合影中圆满落幕,也为本次研学画上了充满回味与启发的句号。

此次科普夏令营研学活动,不仅是对现代科技馆体系“生态文明‘行动派’”主题的生动践行,更是一次深入大通湖区湿地生态与现代农业的体验式课堂,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科普不局限于场馆之内,而是走向自然、融入生活。看着孩子们在大通湖畔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在触摸水草、观察蟹苗时流露的探索热情,我们更加坚信,每一次沉浸式的自然科普体验,都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守护生态的种子。

    作为科学普及的桥梁与纽带,益阳市科技馆未来将继续携手各方,深耕“知行合一”的科普路径,让更多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态场景中学习科学知识、感悟生态智慧,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理解者、践行者与传播者,让科学的力量与生态的责任,伴随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