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学术 > 学会工作新闻
稻虾田里说丰年
时间:2018-06-05 00:00 来源:气象学会 作者: 罗婷 舒芳 浏览次数:
    成片的生态林、纵横的灌溉渠、沸腾的稻虾池。2018年5月29日清晨7点,益阳沅江市泗湖镇朱冯村的稻虾种养基地,一派火热的生产场面。一望无垠的农田里,没有郁郁葱葱的水稻,而是映着晨曦波光粼粼的池塘,农民身着下水裤,捞起捕虾网,几十只又大又红的小龙虾活蹦乱跳。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 48岁肤色黝黑的皮毅夫,是丰源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连日来,他一旦得知有合适的天气,就组织17位青壮年农民从凌晨2点开始忙着捕捞新鲜成年的小龙虾。
    忙完手里的活,皮毅夫打开手机里的短信,一脸憨厚又灿烂笑容。他告诉记者:“这是市气象局发来信息,告诉我们今天晚上有降温降雨过程,所以趁着好天气捕虾。今年取虾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又是一个丰收年,真得感谢农业气象专家们!”
稻虾共作对农田利用率更高,对气象部门的要求也更高。何时养虾、何时种稻、何时稻虾共生、何时收获,天气要素的利弊都与稻虾共作息息相关、环环相扣。
    针对“稻虾共作”这个新兴的种植养殖方式,气象部门敏感捕捉气象服务需求,创新思维、主动服务,协同攻关、积极献策,为“基地+农户+科技”产业模式提供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沅江市气象局在养殖基地建设农田小气候站和电子显示屏。农田小气候站为专题气象服务制作提供精准的气温、水温、雨量、风向、风速、日照、辐射等数据,并每日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为稻虾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气象基础资料,为研究分析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作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及农业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气象支撑。
    在田间,沅江市气象局副局长黄赛群正带领技术员一起检查气象设备,与皮毅夫交谈了解需求。黄赛群告诉记者,他们会经常性的实地勘察基地、走访调研养殖大户,同时分析对比历史气象数据,通过短信、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为种养大户提供气象服务产品。
和皮毅夫一样,种养大户们每天8点、14点、20点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每日温度实时监测,每周2次收到一周天气预报便于提前为稻田灌水调温,遇到低温阴雨、寒潮等影响种养的天气还有专题天气预报,在“稻”或“虾”在各阶段生长都有来自气象部门就最佳生长期的天气条件建议。
    为“稻虾共作”高效种养,沅江市气象局还与种养基地签订了《“稻虾共作”协同攻关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将 “气象信息服务”与“信息反馈”有机结合,建立“交互”式服务关系,形成需求、服务、效果的良好循环;联合省市级农业气象专家、养殖大户、农业形成“稻虾共作”专家联盟,集中省市级气象服务产品、养殖户需求、专家联盟的生产经验,提取气象服务指标,全程跟进“稻虾共作”各阶段,把常规气象服务产品做成“三方”智慧结晶精品、针对性更强、多种类样化的服务产品。
    看着欢腾的稻田,黄赛群告诉记者,气象部门还将为沅江创建“稻虾共作”有机稻与虾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将紧跟当地稻田综合种养推广路线,在“水稻+N(N指虾、鱼、蟹等水产品)”的试验田里继续注入气象服务,为增产丰收增添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